创新中国,任何一种新模式的落地,能及时获得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引,固然十分重要。然而,对亟待转型升级的建筑业而言,面对国际上先进的经验和模式,行业自身积极践行的内生动能,或许更具爆发力。6月22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开发商、施工企业代表齐聚常州,现场观摩学习“精益建造”才良模式打造的首个项目、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创新实践基地”项目之一——九洲花园三期58号楼,无疑便是最好的说明。
大数据时代,数据或许更具说服力。政策研究中心在现场发放的300余份问卷调查表统计结果显示,98%的人认为该模式将成为我国建筑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谁更积极主动应用,谁就能抢得市场先机。“点赞”之余,大家都表示将尽快在各自所在公司学习借鉴这一创新模式。建议除了建筑企业自主学习应用外,还应尽快获得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只有2%的人认为该模式还有进一步完善提升的空间,能否得到全面推广有待观望。
这是继6月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六家单位权威专家组成联合调研组,对58号楼进行现场考察调研并各自发表署名文章后,该模式引发的新一轮“围观”效应。“精益建造”才良模式能否快速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影响因素众多。不过,截至目前,它至少已经占据了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强调的科技创新“三个面向”先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精益建造、面向经济主战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筑业、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建筑业转型升级。因此,关于它的一举一动,自然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贺政华(湖南宏泰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
才良模式的精髓是“精益建造”,模式超前,决心很大,是建筑业发展的方向。“才良模式”做了我们曾经想过但从未实践的事业,值得探索,终将彻底改变建筑业。
■王志军(湖南创新建设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以精益建造为思想,与互联网BIM技术有机结合的先进管理模式,符合各企业深化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值得我们全体施工管理者学习,应在大型建筑项目上全面推广和深入研究。我向才良模式研发团队致敬!
■李廷英(湖南昌恒建设有限公司经理、工程师)
可先试点,再逐步推广;需得到政府部门及甲方大力支持;规范标准,组织学习,探讨,让大家都熟悉了解。
■吕胜华(湖南浩宇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才良模式所推行的精益化施工理念,很先进也很有市场推广性。最好是能尽快有一种途径或渠道将才良模式作为全国推广的推荐性标准或模式,这样就会更快更好地服务于建筑行业。
■李江蓉(湖南广宇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有待学习,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梁 晨(湖南广宇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工程师)
精益建造,适应国家当前绿色、环保的要求;“互联网+”工程与当前电子科技相结合,减少很多人力、物力浪费;穿插工艺能大量节省工时,提前完工。
■钟国波(湖南安乡市政工程公司股长)
开创建筑业管理模式转型升级先河,值得推广,以点带面,使得项目管理动态、真实、阳光、明确、可控。
■刘显斌(常德市长安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前瞻性的建造模式,随着我国劳动力结构性缺失,精益建造是一种必然趋势。不过,目前还存在配套政策、市场认知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李文杰(常德市中房建筑工程公司项目经理)
才良模式离不开政策支持和甲方的支持,同时需要培训合格的工匠,目前建筑业的合格工匠越来越少了。
■任旭红(大同泰瑞集团建设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更适合规模较大的企业应用,人才队伍素质要求高,因此应加大人才培养。同时应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更为适用的管理模式,使才良模式能够多元化发展,真正实现质量标准化管理、管理模式现代化。节约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岳效宁(山西机械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才良模式是一种工程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的有益探索,把每个施工过程都分解成一个个小模块,每个模块都是可控、可测量、可评价的。建议率先在市政工程中推广应用。
■王俊杰(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才良模式值得推广借鉴,是建筑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楼梯梯步护角和卫生间防水层上撒砂的做法,深入我心。
■杨海琴(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首先非常认同才良公司的精益建造模式,非常感谢该公司的大国工匠精神,值得我们共同发扬。在观摩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比如卫生间聚氨酯两层撒小石子、消防通道底部设置坎台、将踢脚板外放等创新做法,非常好。建议将这些好的做法通过更有效的宣传平台,供更多的建造人员学习了解。
■许园林(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高级工程师)
才良模式最大的优势是把粗放的建筑业管理变成类似工厂流水线似的加工部件的精细化操作。
■张栓成(山西建工集团高级工程师)
很好的模式,值得推行;政府应大力支持这样的企业;我们要把此模式带回去逐步推行。
■王原明(国基建设集团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才良模式很好,适应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