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全省老楼危楼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贯彻落实。
2016年4月21日
全省老楼危楼安全排查整治工作方案
为扎实开展老楼危楼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积极采取整治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强化属地管理责任,迅速、全面、彻底地组织开展辖区内老楼危楼安全排查整治工作,不漏一栋,不漏一户,及时发现并依法查处涉及房屋安全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按照“谁所有、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老楼危楼房屋所有人的主体责任,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督促房屋所有人采取相应整治措施,坚决防止坍塌事故发生。
二、范围内容
(一)排查整治范围
1. 建筑年代较长、建设标准较低、失修失养严重的房屋,重点是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村民自建、加层房屋和使用年限超过20年的房屋。
2. 浅基础房屋和临近山体、高切坡(含隧道、深基坑)的房屋。
3. 采用预制多孔板楼(屋)面的砖混结构房屋,大跨度结构的房屋,在装饰装修过程中破坏房屋主体结构或使用功能有较大变动的房屋。
(二)排查整治内容
1. 房屋结构安全情况。重点是承重墙体、梁、柱、板等部位有无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地基基础是否有沉降变形,主体结构是否有倾斜,以及外墙饰面、悬挑结构、女儿墙有无脱落坠落危险等。
2. 建筑物周边安全情况。重点是周边场地、山体有无沉降、开裂现象,房屋及周边永久性建筑边坡排水系统是否正常。房屋建筑是否处在滑坡、崩塌、地面沉陷、地裂缝、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区域。
3. 房屋使用安全情况。重点是装饰装修是否存在损坏主体结构、改变使用功能、增加房屋荷载以及违规搭建加层等情况。永久建筑边坡坡顶、坡脚是否有危及其安全的情况。
三、排查整治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自查上报(5月30日前)
各房屋所有人是房屋安全主体责任人,负责对照排查范围进行全面自查。各地要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的力量,发动房屋所有人,对房屋安全隐患开展自查,自查结果及时汇总上报市、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对不履行自查职责的房屋所有人,造成事故的,视作有险不查,依法追究责任。
(二)复查鉴定(6月1日至12月31日)
市、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对自查上报的安全隐患要第一时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专家进行复查认定。根据复查结果,对可能认定为危险房屋的,由房屋所有人提出鉴定申请,危房鉴定机构负责鉴定。危房鉴定标准按照国家《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和农村危房鉴定标准执行。危房鉴定单位应是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危房鉴定单位应严格按标准规范,出具正式鉴定意见。
(三)整治落实(6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
坚持边排查、边鉴定、边整治,根据安全隐患排查和鉴定结果,对房屋安全隐患进行分类处理。
1. 对鉴定结论为危险的房屋:鉴定结果为A级、B级的,应根据鉴定单位意见采取处理措施或观察使用;鉴定结果为C级的,应根据鉴定单位意见加固处理后使用或停止使用;鉴定结果为D级的,应停止使用或整体拆除,并挂牌提示,不得转让出租。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房屋,要及时动员人员搬出。
2. 对存在局部安全隐患的房屋:如房屋主体结构虽无安全隐患,不会发生整体垮塌,但存在外墙饰面、悬挑结构、女儿墙有脱落坠落等局部安全隐患的房屋,应告知房屋所有人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3. 对排查出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集中连片需要进行拆除或综合整治的危险房屋,优先纳入当地棚户区改造计划。对排查出的危险房屋,符合公租房条件的,优先纳入公租房保障。对排查出的农村危房,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优先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
(四)完善制度(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
各地在开展集中排查整治的同时,要认真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健全房屋安全管理制度,完善老楼危楼安全管理档案,加强日常管理工作,提高老楼危楼安全管理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县(区)政府要落实老楼危楼安全排查整治工作的主体责任,要充分认识开展老楼危楼安全排查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排查整治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老楼危楼排查整治工作。
(二)保障工作经费。市、县(区)政府要安排专门经费,保障老楼危楼安全排查整治工作需要。危房鉴定费用原则上由房屋所有人承担,可从房屋维修基金中列支。
(三)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强化政策指导、技术服务,组织相关的技术培训,加强对危房鉴定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鉴定机构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规范。
(四)建立老楼危楼档案。各地要建立健全老楼危楼安全管理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在全面排查基础上做好老楼危楼信息建档工作,做到“一楼一档”。
(五)加强督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适时开展专项督查,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地区或单位予以通报、约谈。各市、县(区)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对重点地区、单位开展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因工作不力、敷衍塞责导致安全事故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adminwp-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