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黄山市建筑业协会官方网站                      您好!今天是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学习园地
詹天佑奖首次垂青老建筑 ——解密天津历史风貌街区保护项目
发布时间:2016-04-24
    
信息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量:2339
    
【字体:

3月30日,第十三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颁奖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天津历史风貌街区保护与利用》项目荣获“2015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成为自该奖项设立以来,全国首例历史街区及建筑保护类获奖项目。


这个由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保护风貌建筑办公室、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五家单位共同申报(参建)的项目为何能摘下“詹天佑奖”这颗土木工程领域的“明珠”?其背后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此番摘得大奖殊荣,足见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事业在保护理念、模式和相关技术等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项目向公众敞开大门,作为天津的城市名片,展现历史风貌街区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面对记者的采访,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巡视员、副局长路红底气十足。


老建筑引入新科技“枯木逢春”


“詹天佑奖”是经科技部核准、建设部认定,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的共同支持与指导下,以弘扬科技创新精神,表彰奖励在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中成绩显著的工程项目为宗旨的奖项。申报该奖项的工程需整体达到国内同类工程领先水平、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代表性,已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科技创新的最高奖项。《天津历史风貌街区保护与利用》项目之所以能在众多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正源于其多项创新成果的应用。


《天津历史风貌街区保护与利用》项目以天津市五大道历史风貌街区等项目作为主要案例,包含津城静园、庆王府、曹禺故居、先农大院等代表性重点项目,从规划设计、建筑单体、街区环境、课题研究及修缮技术等方面,集中展示了天津对历史风貌街区和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使这些具有宝贵价值的历史风貌街区和建筑承续了其历史与文化,并使之融入当代生活,为当代生活助力、接续发展。


在科技创新方面,为确保建筑物安全、可持续,同时保持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天津历史风貌街区保护与利用》项目将先进技术和传统工艺相结合,形成安全适用的技术集成,多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大大保障了建筑的安全性与使用功能。


静园始建于1921年,1929年7月至1931年11月期间,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在此居住。之后,静园几番易主,历经变迁,至本世纪初,静园已住有居民45户,院内搭建违章建筑500余平方米,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杂院,空间状况十分拥挤,建筑局部多处进行过改造,建筑形象已不完整。经房屋安全部门鉴定,属于危险房屋,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


2005年,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对静园开展腾迁整修工作,通过查勘和安全鉴定,甄选出最具实效的方法。例如,鉴于主楼东南角塌陷严重,修复工程中进行了重新砌筑,在现有基础下浇筑混凝土底座;主楼墙面反碱防潮层已破坏,掏碱施工后,采用化学灌浆法对裂缝进行填充,并在两侧增加钢质网格夹板;由于屋架损坏严重,导致受力体系发生变化,在修复过程中采用了钢筋插入、钢板或箍筋加固、碳纤维布加固的技术,同时用相同材质填充破损部位,不仅使屋架恢复了原貌,其荷载能力也提高了50%以上。


先农大院坐落在五大道核心区域,在整修过程中,根据现代使用功能增设采暖、空调系统并配合建筑物墙体、屋顶内侧增设保温层及仿古中空门窗,整体提升了建筑的节能等级和消防安全系统,增强了建筑的安全防护功能。同时,还采用多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并自主研发应用了专利技术。例如,采用自主研发并获得发明专利保护的“微损防潮层化学修复方法”,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及红外光谱方法检测完全能够满足要求,此项技术对于建筑物墙体扰动极小,并且可以完全不损伤建筑物外檐墙体原真性,施工周期仅为传统物理隔离工艺的10%。


此外,“火眼”视频图像火灾探测系统,可以实时探测摄像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火焰或烟雾,并发出报警信号;一体化密闭式污水提升装置,通过改造建筑排污系统,改善建筑环境、提高建筑节水效能;外檐墙面清洗技术,能够清除墙体表面污垢,实现建筑外檐的统一协调。这些先进技术在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不仅有效延长了建筑使用年限,同时大大提升了地区整体环境,成为该项目的创新亮点。


老空间开发新功能“活化遗产”


天津是我国近代接受西方文化最早的城市之一,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文化成就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历史风貌建筑。这些历史风貌建筑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不仅是一座难得的建筑艺术宝库,还是一部凝缩的中国近现代史,蕴含着极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已经成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不可再生的城市资源。


2005年,《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后,天津形成了独特的保护利用模式,有效保护了天津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实现了建筑“应保尽保”、历史文化挖掘整理和合理利用的高度结合,使历史风貌建筑成为城市重要的人文地标和文化载体。


据路红介绍,《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天津市相继成立了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委员会和办公室、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和社会监督员队伍,形成了“政府引导、专家咨询、企业运作、公众参与”的全方位保护管理体系和工作模式。


而在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冯军看来,历史风貌建筑作为兼具使用功能和利用价值的活化遗产,保护是第一位的,必须“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修旧如故、安全适用”。


但是,“‘冰冻式’保护并不可取,建筑要活化,更要发挥它的价值功能。”冯军说。


2007年7月,整修一新的静园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正式开放,先后获得“中国旅游品牌魅力景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2014年起,由静园搭建的交流平台“洋楼故事”讲堂,以“分享城市人文生活”为理念,定期举办讲座、展览、体验活动,展现洋楼背后的文化故事,其中包括“老照片里的天津”、“原日租界建筑的背后”、老屋插花等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公众逐渐认识和深度了解天津近代历史和文化内涵。


精心修复后的庆王府,不仅完整保留了原有的建筑外貌、布局及精美的建筑装饰,还在使用上恢复了餐饮、会客、多功能厅等历史功能,同时增加了文化展示、建筑展示、商务会议、游客服务和休闲等功能。如今,庆王府和山益里酒店作为精品文化酒店区,发挥着历史风貌建筑的现代使用功能。


先农大院整修工作不仅使街区恢复了红砖坡顶的原貌,更完整展现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将该区域打造为集餐饮娱乐、时尚购物、文博展览等于一体的体验式综合社区。作为五大道上的公共艺术广场,如今的先农大院架起了艺术家与观众的桥梁,展现着先农公共艺术广场文化开放、共享、交流的精神与价值,用艺术点亮城市生活。


民园西里则不仅保留了历史风貌建筑的原貌,建筑内部还被重新赋予了现代都市生活方式及生活氛围,变身为最具文艺范儿的创意生活街区。每年都有近百名来自京津两地的创意达人和手作爱好者加入到民园西里文化创意街区,参与街区定期举办的“赶巷子”创意市集品牌活动,西里独有的巷子文化也让这个五大道的文艺生活聚集地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忠实粉丝。


“天津历史建筑群落的街区肌理和建筑主体得到了相对完整的保留,也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保护模式,对国内其他城市进行历史建筑保护具有非常实际的参考价值。”谈到《天津历史风貌街区保护与利用》项目的获奖,中国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赵冠谦如是说。


■本报记者 张东林 综合报道

返回上一页   |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论PPP模式在市政环卫领域的运用
下一篇:祝贺安华建筑公司在全县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中取得佳绩
申请入会
活动报名
联系我们
用户中心
回顶部